在協作環境中識別業務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的方法 - 技術
跳至內容

在協作環境中識別業務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的方法

廣告

輸入和輸出的識別是業務流程建模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並且也與支持流程執行的信息系統的定義密切相關。

提出了一種用於協作環境中業務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的識別和建模的方法。

業務流程的輸入和輸出是從不同的工作學科中解決的:業務流程管理、業務建模架構或軟件需求工程。在協作環境中,業務流程與傳統業務流程有幾個不同之處。一方面

流程活動的執行是兩個或多個實體(公司、供應鍊或網絡)的責任,隨之而來的是支持流程的系統和相關信息系統的問題,另一方面,協作關係改變了流程活動的執行方式。信息在實體之間共享。

在業務流程管理領域,提供了考慮流程輸入和輸出的技術和工具。其中一些技術是(Aguilar-Saven,2004):流程圖、數據流圖-DFD、角色活動圖-RAD、角色交互圖-RID)、甘特圖、IDEF(角色建模的集成定義)、彩色 Petri 網( Couloured Petri-net-CPN)、面向對象方法(Object Orientation-OO)或工作流技術業務建模架構它們使用不同的建模視圖來進行業務流程建模,每個視圖都專注於並工作於集成業務模型的一個特定部分(杜,1999)。

每個建模架構都提出自己的建模視圖,例如:AIMOSA(組織、資源、信息和功能視圖)、GRAI-GIM(產品視圖)、

物理、決策、信息和功能係統)、PERA(組織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和生產團隊的架構)、GERAM(組織、資源、信息和功能的願景)、ARIS(功能、數據的願景) ,

組織和控制)。過程輸入和輸出主要從功能和信息角度進行討論(Melao 和 Pidd,2000)。最後,軟件需求工程允許識別需要在模型中表示的元素,其目標是信息系統的設計,因此明確考慮業務流程和計算系統之間的關係。

需求工程試圖了解軟件系統用戶的確切需求,以便將這些需求轉化為精確且明確的指令,以便以後在系統開發中使用。

不同的工作學科提供不同的建模工具,並且在許多情況下,結合了自己的方法(昆卡 和別的, 2006)。流程建模方法取決於要開發的模型。從全球角度來看,與記錄流程相關的信息包含以下定義: 目標, 範圍, 條款 定義, 責任 權威, 活動 所執行的, 開胃菜 退出, 指標, 資源, 基礎設施 這是 相互關係 與其他進程(Arrascaeta,2005 年和 Athena,2004 年)。 Lin 和 Polenske (1998) 提出了生產過程的輸入和輸出模型。該模型提供了生產過程中現有輸入和輸出的數學描述,以便為決策提供信息,其中公司的生產活動被視為結合多種因素以產生結果的一組生產過程。然而,這種方法沒有考慮流程與其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

正隆 和別的 (1999)區分了兩種類型的輸入和輸出:信息和材料。在供應鏈背景下,SCOR模型(供應鏈運營

參考模型)用於改善供應鏈公司及其信息系統之間的通信(Athena,2004)。 和別的 (2002)提出了一種基於生產過程的輸入和輸出的方法,用於開發特定模型來研究生產過程之間的流動,無論是全球供應鏈還是部分供應鏈。埃爾南德斯 和別的 (2008)區分產品流(轉換過程的輸入和輸出)、信息流(信息轉換過程的輸入和輸出)和決策流(決策過程及其關係)。

識別流程的輸入和輸出是業務流程建模中需要滿足的要求,但分析的建議並未詳細說明應如何完成此操作。這就證明需要一種有助於識別和分析業務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的方法。

用於在協作環境中識別和建模業務流程的輸入和輸出的擬議方法

 

通過該方法,將從所執行的活動流程的角度來確定流程的輸入和輸出。從這個意義上說,輸入在活動過程中被轉換或使用以產生輸出。所提出的方法遵循自上而下的流程方法(Top-Dow),以便按順序確定流程、子流程和活動的輸入和輸出。

每個流程、子流程或活動要遵循的步驟是:

1. 識別流程、子流程或活動:有必要明確識別將對其執行方法論的以下步驟的流程、子流程或活動。

2. 輸出(結果)的識別:為客戶增加價值的過程輸出必須與將輸入轉化為價值輸出的活動所產生的其他過程輸出區分開來:

a) 該流程為客戶提供了哪些價值輸出(結果)?

b) 作為輸入轉換的結果,該過程還生成哪些其他輸出?

對於每個輸出:

2.1.它是信息還是物質的輸出?:過程可以提供信息或物質對象的輸出。在該方法中,可以理解,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 數據或信息輸出:活動或過程產生的數據或信息。

— 物體(或材料)的輸出:活動或過程產生的物體。

2.2.誰是客戶或接收者?:流程輸出通過向特定客戶提供價值來證明是合理的 (2a)。

在作為轉換過程 (2b) 的結果的其他輸出的情況下,可以說是輸出的接收者。

23. 輸出的規範:需要對輸出進行規範,以便根據其本身的性質並從其接收者的角度清楚地識別它。後者決定輸出是否具有客戶期望的價值:

2.3.1.從客戶或接收者的角度來看,輸出的規格是什麼?

2.3.2.根據它是信息還是對象,與其自身性質相對應的規範是什麼?

3. 輸入的識別:過程輸入可以有不同的類型。 IDEF0 在其流程模型中包括以下基本元素,可以將其理解為流程的輸入:權限(流程的描述、規範或理由)、控制(激活流程的條件)、輸入(進入流程的對象)、和機制(流程使用的資源)。

在所提出的方法中,僅識別進入要轉換的過程或用於產生輸出的過程的輸入。

對於每個條目:

3.1.它是信息還是材料條目?:在該方法中,據了解可能會出現 2 種類型的條目:

— 數據或信息輸入:由活動或過程轉換或使用以產生輸出的數據或信息。

— 對象(或材料)輸入:由活動或過程轉換或使用以產生輸出的對象。

3.2.誰是供應商或原產地?:識別輸入的必要信息是提供輸入的供應商或原產地,如果它們已經建立或者您想建立某種類型的關係。

3.3.輸入的規範:有必要根據輸入的性質並從轉換或使用它的活動的角度來明確輸入以清楚地識別它,因為後者的條件是輸入滿足活動的必要要求進行輸出:

3.3.1.從活動的角度來看,輸入規範是什麼?

3.3.2.根據它是信息還是對象,與其自身性質相對應的規範是什麼?